目录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用数字说话,以成效示人——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创业工作
发布时间:2019-06-26 15:46

用数字说话,以成效示人

——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创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财富之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下,探索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风正时济,任重道远。

时至今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就业质量正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必要标志,更是做好稳定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

翻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流向及分布、职业发展趋势及评价分析、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都以大数据的形式跃然纸上。学院将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总抓手生命线,将就业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一项项荣誉面前,用数字说话,以成效示人。

 

数说师资——“一主多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师资队伍是一切办学工作核心的核心。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913人,“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31人,长春工匠17名,外聘行业企业能工巧匠142名……这份师资名单在吉林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表中分量很重,质量很高。

在师资阵容的支撑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主多元”办学模式。为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实施“职业导向、双系交融、层阶递进”的课程体系。2007年以来学院共投入1300多万元结合近200个生产项目,校企共同开发了5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教学资源。

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是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根本保证。院依托长春市汽车、农产品深加工、轨道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围绕长春市150个重大项目深入调研重点建设了汽车、食品、工程信息、旅游五大品牌专业(群)新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8个专业,停招了播音主持5个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企业评价我院学生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有贡献,这是对我们教学和就业工作最欣慰的注释。”就业处处长董保华介绍说,学院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质量50强”,这是领导重视、队伍建设、考核严谨、校企合作、创业带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说校企——“五同+五衔接”助力渠道畅通升级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稳定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学院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高标准,严要求,为学生精心把关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出口。”在董保华处长眼里,真正为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着想,在选择实习实训和就业单位时,要有情怀和眼光。

目前学院已建立418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经过多年探索,校企探索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将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和对企业贡献大小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成立“政企校三结合”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人人有责层层落实,同时制定“五法一例”,形成了就业管理长效机制,最终实现了五个衔接:“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目标相衔接、学校专业与企业需求相衔接、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标准相衔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三年来学院通过“阶段轮岗”“企业内训”“季节性顶岗”等实习方式使半年顶岗实习达到100%通过实习而就业的学生占学院推荐就业学生总数的80%

数说创新——“平台+三项工程完善服务体系

就业市场开发平台是学院就业工作的一大特色,尤其在及时捕捉省内外新建、在建项目信息方面,学院敏锐抢滩新兴人才市场通过“播种”引导与企业架起桥梁通过“互利”合作建立校企就业基地通过“网络”链接方式建立就业网站,目前已省内外多家人才网站广泛合作,实现了无形就业市场的线上链接。

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就业工作的另一创新。一是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必修课实行分年级、分模块、全过程职业指导。二是信息化的个性指导建立“QQ群”,学生可在线咨询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定期举办行企专家就业讲座、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企业参观和招聘会等,进行专业化的“零距离”职业指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形象。

“三个工程”促进毕业生全面就业。一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学院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资金“大学生应用技术研究介入计划”。仅2009年就有51个项目立项。二是实施“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工程学院构建了“奖、贷、助、勤、补、免、捐”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每年学院共向“双困生”发放的各类助学金近千万元。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研工程对毕业3年内的毕业生进行全员跟踪4-5年进行半数跟踪6-10年进行10%跟踪。采用开发测评软件、实施网上调查、问卷调查、信息库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密切校企关系为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看到了以往未曾看到的世界关联性,让沉没的数据说话,就是一个集体一项工作最好的发声。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学生累计获得国赛一等奖18项,省赛一等奖138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吉林省十佳大学生”2名,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上获得政府支持资金500多万元……

如今,在省内外与学院建立的315家就业基地里,在位列世界500强的30余家企业中,都有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青春奋斗的身影,他们是学校发展前行的名片,也是书写伟大职业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和追梦人。